免費咨詢熱線
13262213023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實施意見》)和《上海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5年)》(下文簡稱《行動計劃》),6月17日至18日,上海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啟動會暨第二期生物多樣性培訓訓練營在松江區舉辦。全市16個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同志、市生態環境局屬相關單位負責人,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綠化市容局等部門相關業務處室工作人員,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自然博物館等專題研究與工作團隊代表參加活動,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湯臣棟出席啟動會并講話。
湯臣棟在講話中指出,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深刻領會生物多樣性調查的重要意義。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全面落實《實施意見》《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切實推進新形勢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深走實;二是要立足市情區情,科學有序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通過摸清本底、查明現狀、提出保護對策,為全面提升全市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奠定堅實基礎。三是要明確工作要求,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各項工作落實落細。精心組織,形成合力,增強調查的全面性、系統性、協同性,按時按質完成調查任務。
據介紹,上海當前正在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是本市史上覆蓋范圍最廣、類群最多、技術最為全面的一次調查,計劃用約2年時間完成。為做好技術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去年年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在崇明舉辦了首次訓練營,采用開放式組織,通過交流研討和現場實踐的方式,為全面展開生物多樣性調查找準方法路徑,今年還先后牽頭印發了《上海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方案》和《上海市生物多樣性調查技術細則》。
在具體實施方面,本次生物多樣性調查由市、區兩級共同組織。當前,16個區正按照梯次展開,均完成了調查方案的編制。徐匯、楊浦、嘉定、青浦等4個區已完成第一期調查,黃浦、長寧、靜安、普陀、奉賢、崇明等6個區正在開展外業調查,其他區正開展現場踏勘和資料收集等預調查工作。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介紹,在此節點舉辦第二次訓練營是為了搭建平臺,促進各區、各調查單位進一步互相交流學習調查工作經驗,為有序推進全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奠定扎實的基礎。
活動包含了豐富的分享交流內容。技術細則解讀方面,市環科院、市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分別對《上海市生物多樣性調查技術細則》中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部分進行了解讀。工作經驗分享方面,來自靜安區、松江區、青浦區生態環境局分別介紹了本區調查工作開展情況。復旦大學教授馬志軍和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湯亮分別分享了在崇明島開展鳥類和昆蟲調查的進展情況。此外,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陳小勇結合梳理上海自然保護地概況,分析在組織開展大金山島生物多樣性調查、生態質量監測地面調查中的經驗,對從統合多方數據、開展長期動態觀測、建立特色評估系統三個維度提升上海生物多樣性調查水平提出建議。市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徐歡從“廣、細、深”三個維度分享了在開展林地、草地、濕地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監測的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活動還組織了夜間(昆蟲、獸類、兩棲和爬行動物)和日間部分生物類群(高等植物、昆蟲、鳥類)調查現場技術交流。
讓“調查”走向“調查+”,讓生物多樣性調查帶來更多社會價值,也成為本次活動的探索方向。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王雨晨圍繞主題為《“生態,自然,野趣,靜謐”——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成效初顯》的分享中,上海市環城綠帶生態系統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復合價值,引起了參會人員的思考。除此之外,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放帶來的貉口普查調查經驗分享中,讓公民參與調查,同步普及城市生物多樣性知識的做法,也給很多技術團隊啟發。令人欣喜的是,“調查+”的理念在多個區開展調查工作中均有體現,松江區將調查工作與科普教育相銜接,組織了“一鎮一園”城市開放公園活動,未來還將以“多元”路徑增強調查成果宣傳,推進多樣化科普活動,引導公眾自覺參與;靜安區推進中小學校“生多指數+生境課堂”建設,打造系列“可聽、可觀、可參”的生物多樣課堂,從小提升生物友好觀念,動手實踐參與生境營建。據悉,“調查+”的效益還將體現在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標準、規范、規劃、政策方面,以及專業人才隊伍培養方面。
關鍵詞:上海噪聲治理 噪音治理公司 冷卻塔降噪公司 隔音降噪公司 ICP備案號:滬ICP備2024047205號-1
滬公網安備31011402006460號